English

积极引导大众文化发展

1999-11-26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东北师范大学赵继伦教授负责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众文化的状况、问题及应采取的对策》,其阶段性成果是研究报告《中国大众文化的道德追寻》。这项成果在对我国大众文化发展现状进行调研和基本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大众文化传播中普遍存在拒绝道德追求,导致人文精神缺失等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对策性建议。

这项成果指出,放弃理想和道德追求,导致人文精神缺失,是当前大众文化发展中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大众文化的崛起,是中国以往政治文化或启蒙文化向娱乐文化的转型,也是从传统的审美文化创作向文化产业的转型。异军突起的大众文化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出游戏性的娱乐文化特征,成为一种无深度的平面文化。一方面,在越来越多的场合中,大众文化产品取代了主流文化和高雅文化的空间,使意识形态阵地被大众文化挤占。另一方面,由于在众多的大众娱乐文化中,强化和突出了文化形式的感官刺激功能、游戏功能和娱乐功能,因而消解了文化的蕴意和艺术的价值,加上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缺乏现代人文精神的灌注和对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弘扬,使大众文化缺乏道德理性、审美价值、思想深度和终极关怀。

由于缺乏严肃的理性思考和道德审视,导致大众文化存在如下问题:1、诱使许多大众文化消费者在淡忘自我意识或自我判断的状态下,单纯接受某种浪漫、奇异、刺激,不追问其内容的价值和意义,造成接受者感官和心理的压力,使感性能力畸形增强而理性能力日趋萎缩。2、使众多的大众文化接受者普遍存在拒绝道德追求,只求当下快乐的道德虚无主义的文化心态。浅薄的幽默和调侃代替了对生活意义的深刻思考。影视作品中,大多展现的是无深度、平庸无聊的生活模式,诱导大众在消费大众文化中丧失对艺术的崇高感,丧失对现实的责任感和道义感。3、一些人在“拜金主义”驱使下,丢弃自己的“文化立场”和“岗位责任”,为追求商业利润,走向庸俗或媚俗,过渡渲染性与暴力。在性心理和性行为的描写上,不是在歌颂爱情的崇高,而是在制造感官刺激;很多武侠小说或影视作品,不是着力描写为民除害、扶正祛邪的英雄,而是描写门派争斗、个人恩怨、封建家长制、因果报应等思想;一些所谓“生命奥秘”或“预测学”类的作品,大肆宣传迷信内容,宣扬“宿命论”或“有神论”,宣扬消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这些情况表明,大众文化市场是一个亟待大力规范和整治的市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使命,要求我们以道德理性规范、引导大众文化,大众文化也应该承担起“教化”大众的文化使命。为此,我们应当积极引导大众文化的健康发展。

第一,必须对大众文化作出合理的意识阐释或价值定位。大众文化作为精神产品必须讲求文化格调,不断提高文化品位。无论其表现的具体内容属于哪一领域,都不可无视“教化”功能,不能无视道德责任,不能放弃审美价值,要努力清除那些浅薄、浮躁、媚俗、油滑以及不健康、封建迷信的大众文化内容,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和氛围。面对大众文化的接受主体目前普遍存在的艺术修养水平不高、道德自我批判能力较弱的状况,各级党的宣传部门应加强对大众文化作品的评论,正确引导大众的文化消费。

第二,加强主流文化、高雅文化与大众文化的相互渗透。在明确各种文化形态职责的前提下,一方面,大众文化应以主流文化为价值取向,借高雅文化的引导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另一方面,主流文化或高雅文化应借助大众文化媒体或形式,寻求在现代文化背景下进行传播的更广阔的空间。尽管我们的生活也需要那种以消遣娱乐和追随时尚为目的的大众文化产品,但这样的产品不能在文化艺术生产中占主导地位。所以,文化管理部门应当考虑,如何在提高广大群众审美情趣和欣赏品位的同时,让更多的主流文化或高雅文化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为此,从题材规划到创作生产,从市场投入到作品评论,都要强化“出精品、出人才”和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的意识。

第三,加强对大众文化创作者的教育、引导和管理。首先是教育其坚持人文知识分子的道德操守,坚持文化正义,保持其文化人的人格,自觉抵制那种放弃道德立场和原则的媚俗行为。其次,要引导大众文化的生产者和经营者积极寻找大众文化产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点,既不能脱离大众文化消费者的需求层次和欣赏情趣,也不能让低级庸俗的大众文化劣品毒害大众的心灵。再次,文化管理部门要加强文化市场的管理,对目前充斥于市的伪科学、迷信、低俗、甚至黄色的大众文化作品给予彻底消除,对其制作贩卖者,必须依法给予严惩,以净化文化市场,使文化创作者和经营者的活动置于道德理性和法律的监督管理之下。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